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愛上爵士音樂,於2011年,宣佈4月30日為「國際爵士樂日」。美國當今爵士樂大師Herbie Hancock被委任為領頭人開聲呼籲,各地反應熱烈,連香港康文署也自去年起,於4月底,推出「爵士樂馬拉松」,樂迷歡迎,因此今年再接再勵,舉辦第二屆。
「爵士樂馬拉松」乃周末與周日兩天活動,從下午五點半開始,連續安排四場表演,而中途設有兩段休息時間,一直演奏至晚上十一點許才結束。
今年60多位國際爵士樂手,聯同本地音樂單位,成功完成這跨國音樂派對。這裡小總結說,入場人數相當擠擁,似乎去年觀眾已經累積到今年。
灣仔伊館這個場地很適合,其公共空間不小。在進場前後、休息時段,會碰上志同道合老朋友,拿杯飲料聊天,樂也融融。那裡位又設表演台,讓本地年青爵士樂手有曝光機會。公共空間還有賣唱片、拍紀念照、藝人簽名等活動,大家自得其樂。惟售賣小食這一環要改進,食物質素差,逼使不少觀眾離場覓食。
今年「爵士樂馬拉松」共有八場表演,外國樂隊來自法國、意大利、西班牙、瑞典、丹麥、紐約等地,各門各派,皆是實力堅強樂手,連同本地華洋樂手全力表演,門票卻最低收180元,實在賣大包。除了香港,今天哪裡還可能低消費若此?
康文署能做到「平靚正」,大概因為節目策劃讓給專家來做。他們既識貨,又有國際連繫,可找到意大利最佳爵士樂隊Doctor 3、北歐全明星Ulf Wakenius Scandinavian All-Stars Quartet、德國探戈爵士Quadro Nuevo,與美國紐約Steve Smith and Vital Information NYC Edition等組合。連同本地精英組成的節目,兩天馬拉松節目沒有冷場。
此回我初次看到瑞典結他手Ulf Wakenius表演,揮灑自如,痛快淋漓,並有大將舞台風度。能在香港看到世界頂級優秀結他手,實在要感恩。意大利Doctor 3我從未聽過,今回欣賞後,立即下樓搶購他們兩張唱片。本來等候他們出來簽名,但最後祈望落空。
紐約武林高手實在多,Steve Smith精采,已早預料,想不到他的樂隊演奏緊湊到滴水不漏,叫我驚歎。我感激節目策劃打開我多扇窗。
香港爵士樂手我少機會接觸,這裡多談幾句。雷柏熹 (Patrick Lui) 帶領17人大樂隊,編曲與演奏皆中規中矩,我現才知道,香港全華班爵士大樂隊不失禮。
流行樂隊Rubber Band成軍十年,我間中會看到,成員基本造詣紥實,玩起爵士樂亦勝任。
羅尚正 (Ted Lo)被稱為香港爵士樂教父,之前中樂團與他合作過爵士樂之夜。今回他再夥同六位中樂團高手演出,標榜中樂爵士,我有所期待,結果失望。
近三十年來,香港有過百場西洋音樂會,加入中樂,但大多是只求中國文化作點綴,增加特色與市場號召而已。在1985年,香港爵士樂領班Dave Parker已找二胡大師黃安源來客串,我也特別到現場去看。電結他與流行鼓聲浪大,把演出小片段的二胡樂音完全蓋住,而全晚表演,二胡獨奏一段都沒有。堂堂中樂團首席,在台上淪為咖哩啡,大部份時間呆坐,實在尷尬。
美國傳奇級鍵琴手Bob James有次在香港表演,亦跟大勢,結果又是把本地中樂當花瓶放在台上。我只見過馬友友的絲路樂團,讓中樂在國際群演中脫穎而出。
來到2019年,香港中樂爵士仍原地踏步,連爵士樂教父引人中樂進自己作品裡,成績亦不佳。羅尚正團中所有成員皆看譜演奏,缺少爵士樂即興這重要元素。此外,他亦沒鼓勵任何一位中樂手玩獨奏,中樂器沒發揮,那麼出場便浪費。
另方面,三弦、古箏音量較小,時常淹沒在鼓手、敲擊手和電結他手的巨大聲浪中。羅尚正表演時只顧自己彈鍵琴,似不介意他所邀請的中樂團團員淪為臨時演員?
中樂爵土,絕對可行,多年前我在香港看過台灣絲竹空爵士樂團,現在,他們已相當成熟,近年便巡迴到過德國多個城市、巴黎、和巴塞羅拿,以及中美洲薩爾瓦多、宏都拉斯、尼加拉瓜及多明尼加等國家表演。
試驗了三十年,香港應有中樂爵士樂隊出來!據說,伍樂成那一隊比較像樣,我會記住日後補看。我自己則寄望自己一向追隨的「無極樂團」。羅永暉從演藝學院退休後,馬不停蹄,要夥拍Mo-Men-T樂隊,於6月8與9日,在葵青劇院黑盒劇場,合演《無極爵躍》。該實力藝團曾代表香港官方出外,現玩中樂爵士,絕對可以期待。不用我講,知音和識貨者都會報到。(完)
#####
圖:張錦滿
[ #art #culture ]